太空狂人徐鸣再用30年决战太空钛媒体

北京荨麻疹医院哪个好 http://pf.39.net/bdfyy/zqbdf/210410/8833311.html

钛媒体注:年,钛媒体深度内容中心重磅推出全方位、无死角记录产业变革、敏锐洞悉趋势及深度挖掘行业内幕的全新内容产品——「钛媒体·封面」,旨在通过策划月度封面报道这样足够复古、回归传统的方式,深度挖掘当今最前沿商业价值和商业社会真相,发现最具代表性商业领袖。「钛媒体·封面」由钛媒体深度内容中心策划,自4月起,每月第一个周一重磅发布。全人类的“登月竞赛”已经延绵几十年。今年春节伊始,《流浪地球》、《阿丽塔》等科幻电影的逆市火爆,也让越来越多中国普通观众开始思考宇宙与未来。今年2月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第4号太空政策指令”(SPD-4),宣布正式组建太空军,3月底,特朗普又高调提名了太空总司令。另一方面,在商业太空市场上,民营火箭和商用卫星发展也正是如火如荼。就此,年「钛媒体·封面」第一期4月刊,我们将视角投向“商业航天”市场。亿规模的卫星产业,到底有哪些潜在商业空间?为什么说下一个连接10亿人的产品会诞生在这个产业?本期的故事主角是刚刚闯入商业航天领域不久,却足以称之为“太空狂人”的银河航天创始人兼CEO徐鸣。他曾是猎豹移动联合创始人总裁,在互联网从业十几年,他如今为何押注个人全部资源、全部身家,彻底投身商业航天事业,并决心“为此再战30年”?(更多钛媒体与徐鸣的独家对话实录,还可阅读及《徐鸣对话实录:亿商业航天市场,将催生下一个连接10亿人的产品

钛媒体·封面》)

钛媒体·封面四月刊

一个月前,SpaceX的“龙”飞船进行首次载“人”试飞,吸引了全球目光,世界闻名的“钢铁侠”,也是“太空狂人”ElonMusk正在凭借“一己之力”实现过去集全国之力才能触及的人类梦想。

商业航天的“鲶鱼效应”也让停滞了半个世纪的“登月计划”得以重启,近日,美国副总统彭斯明确表示五年内让美国重返月球,比NASA此前设定的年提前了四年。

如果说ElonMusk心中装的是移民火星,探索人类未知未至的星辰大海。那么另一位同样位于美国的“太空狂人”GregWyler则仰望太空、心系大地,要在公里的高空“编织”一张无远弗届、没有死角的太空互联网。摩托罗拉、微软等先驱都未能实现的梦想,有望在他的手中成真。

实际上,在十多年来的太空互联网赛道上,GregWyler是最活跃的那条“鲶鱼”。早在年,他就创立了O3bNetworks.太空互联网公司,志在为剩下的30亿人(other3billion)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年起就获得了Google的投资。以此为契机,GregWyler也以卫星业务负责人的身份加入了Google。与此同时,他还接连创立了OneWeb和WorldVu两家卫星公司,甚至还和埃隆·马斯克一起筹划过一个颗卫星的太空互联网项目。

今年2月28日,GregWyler创立的OneWeb发射了首批六颗互联网卫星,正式开始织就一张颗卫星组成的“空中互联网”。

当OneWeb宣布发射成功,整个中国应该没有人会比徐鸣更兴奋的了,因为没有多少人比他更了解联网和信息的价值。出生于南方农村的他,因为信息闭塞18岁之前都不会讲普通话,这个信息高速公路最末梢的村子,至今仍经常处于“移不动、联不通”的状态,就像《啥是佩奇》故事的发生地。

如今,终于走出大山的徐鸣要做中国版的“太空狂人”,他成立的银河航天,站在了中国低轨道卫星通信的最前沿,要用上千颗卫星织起一张覆盖全球的太空互联网,不仅是自己的村子,还要把半个地球都从“信息鸿沟”中拯救出来。

年底,中国已有约80家太空技术初创企业投入这一领域,太空已成中国商界的“新边疆”。在徐鸣看来,还未连接入互联网的40亿地球人,他们的命运将有赖于商业航天产业的进化而发生改变。

从哈工大机械工程专业的高材生到创立猎豹移动,再到要做“中国的ElonMusk”,是什么让徐鸣做出了这个疯狂决定,并押上了自己的全部身家,全部资源,还有后半辈子?他又是如何一步步走过来的?

银河航天创始人兼CEO徐鸣

从“太空结界”到二次创业的星辰大海

让我们把镜头拉回年。对于徐鸣来说,从年创立猎豹到年成功上市,这一年恰是中间节点。随着创业激情的慢慢消退,情怀落地到商业层面,业务转型过程中的困难与迷茫,他陷入了创业中途的无力和焦虑之中。

与哈勃望远镜的一次偶然相遇,让徐鸣找到了自己的“太空结界”。

他透过哈勃看到了宇宙大爆炸留下的绚烂图景,惊叹于猎户座、仙女座星云在百万光年外兀自闪烁,这样的宇宙视角让他从创业泥潭中暂时抽离,获得短暂的喘息。每次深陷焦虑时,徐鸣就来到这个“结界”中,思考梦想和现实的冲撞,然后跟它saygoodbye继续上路。

直到年猎豹移动成功登陆纽交所,徐鸣终于有了喘息之机。在美国考察科技产业期间,他惊喜地发现自己对航天产业的构想竟然在一点点成为现实。

雷军在做小米之初曾经提过一个概念:手机不是mobilephone,而是掌上的计算机。徐鸣受到了启发,在他眼中哈勃望远镜就是一台漂浮在太空,利用太阳能供电的大型机。

如果顺着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路径,那么航天产业会不会也要经历从大型机到PC,再到手机这样一个行业的转折?

在美国的考察印证了徐鸣的推论。

移动互联网带动的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为卫星的小型化奠定了基础。微型卫星大量使用通用电子部件,某些低成本卫星甚至会使用改造过的手机主板。年,PlanetLabs创始人WillMarshall在TED现场展示了该公司设计的微型卫星,这只“鸽子”用单手就可以轻松托起。

与此同时,商业航天在近十年来的突飞猛进,卫星的发射成本开始不断下降。

年,美国联合发射联盟的单次发射报价在0万到万美元之间,国际发射服务的价格在单次1亿美元左右。十年后,SpaceX单次发射的价格已经降到了万美元左右。

而在SpaceX实现了可回收火箭方案之后,Block5型猎鹰9号火箭今后重复使用的发射报价又下降了大概20%,低至万美元左右。另外,随着猎鹰9号火箭的复用次数不断地提升,未来SpaceX的火箭发射报价会在目前的基础上变得极其便宜,即在到万美元之间。

这让徐鸣有一种英雄所见略同的隐秘兴奋,也让他看到了二次创业的发力点。相比于商业火箭,商业卫星是一片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在徐鸣看来,火箭发射相当于一次性的快递服务,而卫星却可以在太空中提供持续不断的服务。来自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atelliteIndustryAssociation)的数据显示,火箭发射是一个百亿美金的市场,而卫星产业却是一个多亿规模的市场。

今年3月OneWeb成功发射六颗首发卫星,这是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4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