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普通的短视频,而是新时代中国VL
从驻扎西藏9年瘦了40斤的交警,到为提高成绩增重一天吃7碗饭的女狙击手;从记录云南北移象群的迷惑行为大赏,到披露神舟十二号火箭零件的纯手工打造过程……这些记录了不同人物、不同事件的短视频相继登上热搜,其背后都指向了同一个IP——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打造的一档融媒体节目《瞬间中国》。
令人惊奇的是,这个累计登上28个微博热搜,相关话题词阅读总量超过12亿,在微博平台的视频播放量超过万的节目IP,与常见短视频内容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气质:《瞬间中国》有着更为远大的抱负——成为记录新时代中国VLOG。
旨在记录普通中国人的非凡瞬间,唤起全民共同记忆,展现国家的发展与变迁的《瞬间中国》,目前已播出至第四季。沉浸式大屏、vlog纪实短视频、「第一视角」类直播态……《瞬间中国》一直行走在创新的前沿,不断探索着短视频的视觉表达语态。
在1号看来,《瞬间中国》想做的不仅仅是短视频内容里的清流,它更想成为引领内容升级的潮流。
在短视频里,寻找「小正大」
如今的短视频,已经成为互联网领域中对用户注意力进行争夺的最大赢家。
根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移动社交、移动视频、移动购物的用户活跃渗透率均在90%以上,且使用次数远高于其他行业,可以说,移动视频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使用最重要的三大应用类型之一。这其中,短视频已渐渐完成了全民化的普及过程。
数据来源:QuestMobile
然而,我们只需随意打开几个头部短视频平台便能发现,在所谓算法机制的支配之下,短视频的内容日益呈现出越来越庸俗化与同质化的倾向。
在1号看来,当广播电视节目以及由在线视频平台为主导的网络视听内容日益以「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为指引,不断提升内容品质的今天,短视频的内容升级同样需要朝着「小正大」的方向去努力。而目下,凭借优质内容多次出圈的《瞬间中国》无疑向观众证明:打造「小正大」的短视频内容并实现破圈传播,还得看央妈。
纵观《瞬间中国》短小精悍的内容,其视听、文本语言风格可谓自成一派。
始终围绕正能量进行主题策划,是《瞬间中国》区别于其他短视频内容的重要分水岭。
以第四季为例。《瞬间中国》第四季以「百年正青春」为主题,聚焦各领域的新时代年轻人,以新媒体互动的形式,从被定格的瞬间开启故事的讲述,展现青年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上,以初心追逐梦想,以使命致敬百年,以奋斗寄语未来的青春风貌。
「给珠穆朗玛峰测身高的年轻一代」、「全球海拔最高执勤点『天路』守护者」、「为火星登陆开『导航』的人」……这些有趣的描述背后,是一个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鲜活当代青年们追求梦想的奋斗姿态。这些正能量的主题策划,恰恰填补了当下短视频内容生态里的空白。
不过,虽然有正能量主题的加持,但《瞬间中国》从一开始就抛弃了高高在上的说教口吻,取而代之的是日常化的叙事语态。
在介绍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殷宗军时,节目组将在群山之中发掘化石的过程比喻为拆「盲盒」。在介绍「雪龙2」号物理室主任陈清满去南极科考的过程时,节目将科考的过程比喻为「为地球『打针』」。这些更加日常化、年轻态的表达,既来自于节目组对人物日常工作与生活状态的细致观察,又帮助观众能够快速了解人物并与之共情。
令1号印象深刻的是《瞬间中国》的开场,诸如央视一套、央视频、《瞬间中国》等等频道、平台、IP都以拟人化的形象出现,每期节目内容犹如本集故事的主人翁与它们进行了一场有趣、有爱的朋友圈互动。这种新颖的包装设计,不仅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心,还无形中减少了观众与人物之间的距离感。
在更加日常乃至幽默的年轻化语态之下,《瞬间中国》找到了「小正大」短视频内容的正确打开方式,从而为IP本身实现系列化的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人物为连接,创造青春与百年之间的共鸣
「你的瞬间,我们的中国」。在三分钟的体量里,如何让《瞬间中国》成为担得起记录新时代中国VLOG的使命,节目里的这句slogan已经透露了端倪——
那便是人。
人物,在《瞬间中国》第四季里,成为创造青春与百年之间形成共鸣的桥梁。
一方面,人物无疑是展现百年来中国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变迁的媒介。
《瞬间中国》在人物选取上十分多元。他们有的投身于科学研究的前沿、参与国之重器的设计,有的则是各行各业领域里的领军人物或典型代表,更多的则是像我们普通人一样朴实无华的劳动者与奋斗者,常年扎根于自己的工作领域,默默耕耘,挥洒青春与热血。
而在每个视频末尾,《瞬间中国》都将视角从特定的人物故事,转向了人物背后所在的某个行业或某项实业,让观众成为百年中国巨变的历史见证者。
在徐冬林、刘翠青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中国残疾人运动员在残奥会上追逐梦想的历程;跟随汤飘飘追逐野生雪豹踪迹的镜头,我们见证了贺兰山开展生态修复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女狙击手黄雅琼的训练日常里,我们了解到了猎鹰突击队这支国家级反恐「拳头」部队的成长史;通过海上风电工程师滕华灯的故事,我们同样感受到了亚洲最大海上风电项目建设过程的震撼与自豪。
另一方面,人物又同时是不忘初心、追逐梦想、艰苦奋斗等主流价值观的传播输出载体。
《瞬间中国》通过人物「自己与自己对话」的方式,立一个小目标,许一个小心愿,展现了这些青年人为理想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
奋战在海上风电项目建设一线的滕华灯希望对十年后的自己说「希望你能够在中国海上风电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中国海上风电行业内认可的专家」。
在三星堆发掘现场「面朝黄金」修复黄金面具等金银器的鲁海子,希望中国的考古事业「如果往后推一百年,我希望有更多的文物能够被世人看到,让世界更深地了解中国的文化」。
曾跟随「奋斗者」号到达地球海洋最深处、正在浙江千岛湖为下一轮任务进行海测的中科院声学所研究员刘烨瑶,则希望「未来能够探索更多的海域」,希望中国开发的潜水器能够继续到达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开展试验。
这些朴实愿望的背后,正是他们逐梦自己心目中的星辰大海的奋斗历程,也正是个人与国家、青春与命运激荡融汇的交点。
通过发掘这些可爱、可敬、可信又有亲和力的典型人物,《瞬间中国》找到了一条立足小而美,但又能以点带面,以小切口呼应大时代的「国家队」短视频内容创作法则。
自带破圈属性,构建「正能量出圈」方法论
综观当今的短视频爆款内容,原创者甚少而模仿者众多。对创作者而言,所谓短视频的流量密码,甚至被总结为只需要仅仅通过娱乐化的模仿与复制,便能够斩获粉丝与流量。
对比之下,「国家队」出身的《瞬间中国》为行业示范了另一条爆款生产的可能性之路:正能量出圈。
正能量出圈的路径选择,其实有其必然性。
根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截至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44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达8.73亿。随着短视频用户的不断下沉,短视频用户结构与我国的国民结构越来越呈现出同构的趋势。除娱乐需求外,国内短视频用户对正能量内容的需求日益扩张。
因此,《瞬间中国》致力于通过矩阵式发力、正能量主题与热搜式二创的结合,以此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正能量内容需求。
一是矩阵式发力。
《瞬间中国》除每天在CCTV-1以频道封面故事的形式播出外,还充分发掘每位人物的故事内容,针对不同网络平台的特点打造垂直化视频产品,通过央视频、央视网、微博、B站、抖音、快手、西瓜视频和头条等平台进行新媒体内容推送。开播以来,多期节目内容均在上线2小时内突破百万播放量。
二是正能量主题。
不盲目追逐娱乐热点、不依靠明星流量,《瞬间中国》始终紧紧围绕主旋律、正能量做文章,其一系列选题策划及新闻化传播策划都通过正向社会价值选题自带热搜体质。
8月4日,《瞬间中国》推出「交警驻扎西藏9年瘦了近40斤」主题的二创短视频,相关话题#交警驻扎西藏9年瘦了近40斤##全国海拔最高交警执勤点#在24小时内持续登上6个热搜榜,两个话题阅读量近万,视频播放量近万。
8月11日,《瞬间中国》推出「女狙击手为提高成绩增重一天吃7碗饭」主题的二创短视频,相关话题登微博热搜总榜第15位并同时登录微博要闻榜,话题阅读量超万,视频播放量超万。
这种打破女性固有刻板印象的女狙击手形象,立刻引发了众多网友的讨论,并毫不吝惜地称赞与致敬。
可以说,注重挖掘人物身上的正能量,从而引发用户的共情与「自来水」,《瞬间中国》为行业示范了「正能量流量密码」的爆款创作与传播法则。
三是「热搜式二创」。
无论是根据特殊主题节日提前预判热点,还是回应热点时事,《瞬间中国》常常能够快速响应热点事件,从而总是能够在「恰当合适」的时机输出优质内容,实现优质内容+热点事件的传播效果叠加。
例如,6月8日,正逢世界海洋日,《瞬间中国》推出「港珠澳大桥为中华白海豚少建94个桥墩」主题的二创短视频,相关话题登热搜总榜第8位及要闻榜,话题阅读量达1亿,视频播放量近万。网友更是被「人类与白海豚最好的故事,就是没有故事」这句话感动到「破防」。
图片来源:微博
6月12日,《瞬间中国》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推出「三星堆文物是如何被修复的」主题二创短视频,相关话题#三星堆的土也是文物#登热搜总榜第33位和要闻榜,#三星堆文物是如何被修复的#同时登录微博要闻榜,两个话题阅读量超万,视频播放量近万。
频繁出圈、霸屏热搜,借助于四季以来《瞬间中国》搭建的新媒体矩阵传播的聚合能力,《瞬间中国》依靠「正能量出圈」可谓水到渠成。
1号结语
如今,短视频行业的发展早已步入了下半场。
当用户增长红利逐渐显露出增长的天花板,内容层面的创新与提质无疑会成为短视频下半场的主旋律。同时,当片段式的、碎片化的短视频逐渐占据大量的用户时间时,对短视频行业,它更需要的是创新与引领,而非简单模仿下的亦步亦趋。
由此观之,为记录新时代中国VLOG而生的《瞬间中国》,其出圈可谓正当其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