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航天通信战鹰组合雷霆出击

彭洋出诊时间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ys_12560/
                            

八百里大凉山,盘错于祖国西南横断山脉北段。这里群山耸峙、峡谷壁立,山脉莽莽苍苍、沟壑纵横交错。在连绵山脉与蓝天之间,大凉山的鹰唳啸一声,它展开双翼,或俯冲而下,星流霆击;或背负青天,振北图南;或扶摇直上,直入青云,激越雄壮的鸣叫声在万仞绝壁中回响。

飞越穿行于这片大山中的,除了大凉山的鹰,还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航天通信战鹰组合。他们忙碌于银线电波之上,穿行在山水沟壑之间,用信念搭建天地通途,以担当守护“神经网络”,用火箭的一次次完美腾飞,描绘他们火热的青春、无悔的年华。

一、巡线抢通——飞鹰牛磊

能盘旋在大凉山高山险滩之间的,不仅仅是高空的飞鹰,还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通信线路维护员牛磊。

川西大凉山腹地峡谷,一行5人背着沉甸甸的工具,趟过安宁河,向大山深处走去。走在队伍最前面的牛磊目光如炬,专注中透着锐利,不单单针对复杂的山路,更要看清悬挂在线杆上的一条条线缆。牛磊和同事们的使命,就是守护这绵延千里的通信线路。

西昌发射场位于大凉山深处,发射中心的主干线路近半数藏在大山深处,每次巡线都要翻山越岭,路上既有急流险滩,也有田坝沟坎,汽车开不进的路段,只能靠线路维护员脚步丈量。

初到岗位,前辈们就告诉牛磊:“当线路维护员,一定要晒脱几次皮、留上几道疤、踩烂几双鞋,没有吃过巡线的苦,根本谈不上业务的精。”从此、牛磊就如盘旋的飞鹰,终日穿行在巡线路上。巡查、铺缆、抢修,不停歇地忙碌奔走是他工作的全部。

鹰之所以飞得高,不是因为风,而是它有一双翅膀。线路中断的警报,就是牛磊出征的号令。

在去年夏天的一次抢修作业中,线缆需要穿过几个缆井,打开井盖,一股热气夹杂着发霉的味道直冲上来。井底更是阴暗潮湿,在正午时分,还需要用强光手电照射才能看清井下情况。井下有部分积水,滋生了大量蚊虫。牛磊二话没说,带头爬到闷热潮湿的井下,用手在管道里摸索,引导线缆穿过井底,当线缆顺利穿过井底,大伙儿把他从井里拉出来时,他的鞋子到膝盖全是污水,脸上手上更是被蚊子咬出了数不清的大包。

“中心的通信传输线路,大多是几十年间靠前辈们手拉肩扛铺设的,随着近年来中心通信设施的日趋完善,通信线路覆盖面积越来越广,我们的维护工作愈加繁重。线路所到达的地方,山川河流、道路村庄我都熟记于心。”牛磊这样说。

每次执行发射任务,牛磊和同事们都要把线路巡查一遍、把隐患清理一遍。仅去年一年,他的累计行程就达到多公里,解决排除了通信线路故障20余起,确保了任务数据传输“零”差错。

飞鹰般的牛磊用逐渐丰满的羽翼展开了精彩人生,手脚上的老茧成了他最光荣的勋章。每当火箭腾空而起时,他都在巡线路上深深凝视,胸中激荡着对祖国航天的赤诚热爱。

二、线路排故——猎鹰姜坤

发现猎物一击必中,是猎鹰的绝技;发现故障精准排除,是姜坤的绝技。

姜坤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通信电源岗位骨干。如果把通信系统比作一个人,那么通信电源就是心脏,姜坤像猎鹰般时刻守护着。

为保证给通信设备提供持续稳定的电能,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姜坤可是下了苦功夫。刚到中心时,由于没有岗位经验,他只能从最基础的电源护线工作开始,日夜看守通信电路,确保各节电线不破损、不被偷盗,以此保障通信的全天通畅。有时为了弄懂工作原理,搞清故障来源,他干脆把电力设备的原理图在白纸上按照线路走向一遍一遍摹写出来,然后再仔细对照研究,找出问题症结。凭借勤学好问的态度和铁杵磨针的决心,姜坤很快成长为电源岗位的行家里手。

年的一个冬夜,夜阑人静,气温零度以下,正值姜坤上夜班,突然,他听到电路报警系统发出刺耳的警报声,第一反应是电路断了,这将影响实时重要信息的传输。他来不及穿上防寒大衣就立刻起身,由总支到分支的顺序依次排查可能出现故障的各个环节。不到两分钟,他就检查出是油管堵塞导致的电路传输中断,并迅速精准排除故障。

“在电源岗位就是要练就一双鹰眼,电力中断一秒,通信系统全糟,哪里有故障、哪里有问题,一眼就要清楚明白,出手就要一击必中。”姜坤这样说到。

姜坤能练就过硬本领,靠的不仅仅是成功的经验,还有失败的磨砺。在一次通信电源设备改造工作中,姜坤和同事们连续十多天通宵施工,他还主动要求承担机房的线路重铺工作,但是由于当时没有操作到位,导致线路接错,使得整个屋子线路短路。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姜坤一直用这次事故警醒自己,任何时候都要严慎细实。

每年6月至9月,西昌进入雨季,这是姜坤最警惕的时段。半夜突如其来的雷声,成了姜坤的警报信号。每当雷声大作,他总是第一个跑到机房,检查设备接地和供电情况,确保设备运行状态良好。同事们总开玩笑说:“姜坤比警报系统还要敏锐。”

临近发射,发电机的轰鸣声回响在通信中心,电源机房内,姜坤仔细记录下每一个调度口令,如猎鹰般认真检测着设备数据,一丝不苟地守护着通信枢纽的“心脏”。

三、光纤传输——金鹰岳清华

传说每只鹰为了获得重生,都会面临一次生死抉择,鹰会用粗粝的岩石磨掉弯曲老化的喙,拔掉苍老无力的趾甲和又长又重的羽毛,当新的喙、新的爪子,新的羽毛长出来后,鹰就完成了涅盘般的重生!和鹰一样,岳清华也经历了凤凰涅槃。

今年,42岁的岳清华已经在通信光端岗位上工作了21年,他是该中心考取网络光纤技师资格的“第一人”,参与航天发射任务超过百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任务之星。作为一名光端技师,他肩负着为各系统提供频率信号、卫星图像及音频、话音指挥的重任。然而谁能想到,21年前,他只是个仅有初中文化的农村青年。

年是岳清华人生转折的开始。年10月31日,我国自行研制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电视机前,年轻的岳清华激动不已,心中埋下了一颗献身航天的种子。几个月后,他就背起行囊,千里迢迢奔赴川西大凉山深处的航天发射场。

被分配到光端岗位时,师父对岳清华说:“平台无限宽广,关键看你能不能胜任。”直到多年之后,岳清华才真正理解了师父这句话的含义。

刚上岗不久,他就感到压力扑面而来,凭借自己的文化水平,想要在航天系统这个大学生、研究生扎堆的高科技领域干出成绩,是一项非常大的挑战。

为了弥补自己在理论知识方面的不足,岳清华为自己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每日按时完成。这段时间,他养成了记笔记习惯。那个扉页印着“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的笔记本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字迹。十年时间,十多个个笔记本,见证着岳清华每一天的成长进步。

学习、操作、实践……成为一名真正的岗位操作手,必须在各方面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很多次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想放弃,但放弃就等于前功尽弃。”为了有更多的机会操作设备,除了吃饭睡觉,他如螺钉般将自己“铆”在机房、“钉”在操作间,几乎包揽了岗位上的所有业务。

在那段梦想变为现实的时间里,那些与之匹配的奋进者们正在不断向它靠近。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凭借精湛的岗位技术,岳清华已经可以独自胜任通信中心光端岗位。岳清华如一只金鹰,用学习、实践这两块磨刀石慢慢磨去了自己的老喙,完成了华丽转身!

年,某型号任务紧张备战时,岳清华带着新同事对发射场试验电视信号和网络通信进行维护测试,测出衰减值与理论值不符。新同事觉得,一点误差不算啥,不影响通信息效果就算合格;岳清华则认为,工作不细致,必然造成严重后果。出于职业习惯,他决定按照规定操作步骤反复测试,最终发现问题出在测试频率的选择上。通过利用专业仪器锁定断点修复后,问题得到了解决。

这些年,凭借精湛的业务水平,岳清华发现并排除会议电视系统网桥故障、主干光电缆路由中断等重大通信故障20余起,参与重点设备改造10余项。他像是个隐没在时光里的手艺人,靠着勤劳的双手,严谨细实的敬业精神,一次次在紧要关头排险除障,助飞一发发火箭飞向浩瀚宇宙。

21岁投身航天,21载忙忙碌碌,岳清华坚信下一个21年,自己会见证中国航天创造更多奇迹。新的一天,学习室一如既往的迎来那个如金鹰般的追梦者,他怀着年轻的心,一直走在航天报国的路上……

四、指挥统筹——雄鹰李敬歌

雄鹰有矫健强劲的双翼,翱翔于天地风云之间,浩瀚的天地,变幻的风云,在它的眼底一览无遗,有说不出的力量和勇气。在该发射中心通信系统,指挥员李敬歌就是这么一只雄鹰。

年,李敬歌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毕业,他认为,祖国正处于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自己又学了多年通信,应该把个人理想融入崇高事业。“我就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来到了该发射中心通信系统。”

初到岗位,第一次看到通信系统指挥员镇定自若的指挥调度,李敬歌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通信系统的“01”。“成为系统指挥员可没那么容易,要对任务全流程和10多个通信岗位了如指掌,你可要做好掉层皮的准备。”老同志的话语至今记忆犹新。他深知光鲜的背后,必然是艰辛的汗水与咬牙的坚持,为了实现目标,李敬歌用了3年,从组织流程到指挥流程,从网系结构到设备原理,从质量管控到风险管控……一个岗位一个岗位学原理,一个设备一个设备学操作,一条线路一条线路查状态,白天不是铆在机房就是在巡线路上,晚上捧着专业书籍推公式,拿着录音笔练指挥口令,经常凌晨起床调试线路、处理故障,加班加点制定方案预案、跟岗协调任务准备工作。

年6月5日,某型号卫星发射任务,李敬歌第一次坐在分系统指挥调度前,他既兴奋又沉着冷静,上百个指挥口令准确无误,每个技术状态了如指掌,连续4个小时精神状态高度集中,当该中心总指挥宣布任务圆满成功的那一刻,李敬歌压抑不住泪水,“这三年吃得苦值了!”从那以后,李敬歌先后担任40余次通信分系统指挥员,均做到“零差错”“零失误”。年他被国家表彰为“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突出贡献者”。

近年来,随着高密度、高强度、高难度试验任务接踵而至,原有的通信网络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中心党委鲜明提建设世界一流、新域高端发射场目标,开启了第三次创业崭新征程。

通信系统抢抓机遇、顺势而上,大力推进高质量转型。李敬歌作为分系统指挥员,积极改进通信保障模式,优化文书传递模式、任务组织流程,有力提升了组织指挥质效。他和岗位骨干一起,大力开展全光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核心技术攻关,构建起全新通信网系。

中心机房改造、调度系统改造,程控系统改造,卫通系统改造……一个个项目落地,见证了中心通信系统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的跃升。

每只雄鹰目光的尽头都是苍穹和星海,那搏击长空的意气,使他坚毅、勇敢。李敬歌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翻越了一座座“大雪山”,攻下了一道道“娄山关”。在通信团队的不懈努力下,通信系统圆满完成了历次航天发射通信保障任务,用%圆满成功的佳绩,书写了属于他们的传奇。

“心有所定,志有所立,事有所成。”行胜于言,是航天人最嘹亮的号角,托举嫦娥、助飞北斗、铸成天链,通信战鹰的梦想,伴随着腾空而起的火箭,一次次点亮了浩瀚的星空。

飞鹰,挺拔坚韧;猎鹰,一击必中;金鹰,稳健持重;雄鹰,运筹帷幄。通信人的精神坐标,永远在星辰大海。航天系统战线上还有很多数不清的战鹰都把自己的青春年华融进了祖国的星座,将中国航天的“长征”延伸至深邃无垠的太空。

来源:我们的太空

作者:徐阳、祝申、郝伟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16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